武林中文网 > 区域课改10项核心经验 > 总结:课程改革深化之路

总结:课程改革深化之路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区域课改10项核心经验最新章节!

    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永恒话题。www.Pinwenba.com2008至2010年,海南省政府连续三年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在深化课程改革、推进学校规范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常规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然而,对于教育质量的理解和如何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却见仁见智。

    在2009年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上,陈小娅副部长发表了《坚定不移地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努力开创素质教育工作新局面》的重要讲话。她在讲话中指出:“提高教育质量最重要的载体就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她认为:“抓课程改革,就是抓素质教育,抓素质教育必须抓课程改革。”笔者十分认同陈小娅副部长的看法,认为当前抓教育质量工作,必须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主要抓手,从提升课程领导力、增强资源保障力、提高教学实施力、巧用考试评价力、充实专业支持力等方面着手,把教育质量工作落到实处。

    (一)凝聚共识,提升课程领导力

    1、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改革是教育工作最核心的环节,体现着国家意志,传承着民族精神,关系到未来人才素质的培养和发展。”素质教育系统调研总报告.共同的关注——素质教育系统调研.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立足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引自陈小娅副部长的讲话。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然而,迄今为止,仍然有人把推进新课程与提高教育质量对立起来,认为推进新课程是搞形式主义、花样翻新,降低了教育质量。而一些人抓教育质量的手法也很简单,就是抓加班加点,抓组织补课,抓强化训练,抓统一考试和成绩排队等。

    因此,当前抓教育质量,首先要提高认识,重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重温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课程改革观和教育质量观,进一步增强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决策上来。

    2、强化政府行为,把合力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

    今天,在“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之后,如何解决“上好学”的问题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成为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必须解决的课题之一。因此,各级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领导,努力整合教育、发改、编制、人社、财政、宣传等方面的力量,共同解决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中面临的各种难题,努力提升对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

    3、考核选拔与持续培训结合,不断提高教育行政领导和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

    这些年来,从国家到省级层面出台了很多关于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政策文件,但在一些区域和学校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和落实。究其原因,是部分教育管理者的课程领导能力偏低,无力肩负起这样一场教育领域深刻变革的领导重担。要解决这个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敢于通过考核和选拔,启用一批德才兼备又年富力强、既精通教育管理又通晓教育改革与发展之道的专家和骨干教师来担任教育行政领导和中小学校长,并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领导能力。

    当前,提升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可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以科学制订学校课程计划为抓手,通过学校课程计划的研制、实施、评价与改进,不断提升课程规划能力;

    (2)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为突破口,着力落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基本规范,把握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提升课程实施指导能力;

    (3)以深化校本研训为依托,努力建立学习型团队,引导教师加强教学反思和同伴互助,破解课改难题,实现个人与团队共同成长,不断提升课程研究能力;

    (4)推进校内外教育资源课程化,开发、拓展和优化课程资源,不断提升课程资源开发能力;

    (5)健全和完善校本质量保障体系,定期对本校的课程设置、课程实施、作业设计、测验考试和学生素质进行全面评价,不断提升课程评价能力。

    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则应该在提升学校的课程领导力方面担负起领导和指导的重任,充分发挥相关专业部门的作用,而不能置身于课程改革之外。

    (二)科学配置,增强资源保障力

    1、以新课程方案为基本依据,研制和出台新时期学校资源配置标准

    在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于学校的资源配置标准如学生平均占地面积、学生平均校舍面积、学生数和教师数比例、学生平均图书资料、实验室和仪器设备、体育设施和活动场地等占有状况都有十分明确的具体要求。有了资源配置标准,既利于配置和建设,也利于检查和评价。在各级政府强有力的推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海南省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成为全国第十二个通过“普九”验收的省份。

    近十年来,海南省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危房改造和“农远工程”建设,定期开展了中小学教师的编制核定,学校资源配置总体上有进一步改善。但由于没有新的系统的中小学资源配置标准作指导,有些方面的资源配置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上海南省实行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之后,一些区域在校生的实际人数又有新的增长,以至于有的区域和学校即使按照原有的“普九”标准,其资源配置也达不到基本要求。

    如有的市县初中的平均班额达到70人左右,显示校舍严重不足;有的区域和学校由于没有资源配置标准的意识,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占用了实验室和专用教室,致使正常的实验教学无法开展。因此,以新课程方案为基本依据,从海南省的实际出发研制和出台新时期学校资源配置标准并强制执行,已成为当务之急。新的标准除了原有基本资源项目外,还应包括体现时代要求的教育信息化硬、软件资源以及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新课程领域实施所必须具备的相关资源标准。针对当前一些学校规模和班额不断膨胀的现实,有必要尽快出台比较刚性的学校资源配置标准和班额控制标准等相关法规。

    2、以政府投入为主渠道,均衡配置学校课程资源,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均衡的义务教育和较为公平的其他教育服务,按标准为学校配置基本的课程资源,保障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实施,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责。在新的资源配置标准出台之前,学校的资源配置不应该低于原有标准。而在新的资源配置标准出台之后,财政应按照均衡、公平的有关要求进行补充配置,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新的标准调剂余缺,对于一时无条件达标的,应在条件成熟时再统一配置。

    过去在配置学校资源时,往往重“硬”轻“软”,对素材性、虚拟性资源的配置重视不够。当前,除了图书资料(包括一些必要的经典图书)要达到一定的配置标准外,还要重视电教软件和网络资源的建设与配置,特别要重视优质网络资源的共建共享,不断缩小城乡学校资源差异。师资的配置是资源配置最重要的环节,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应尽快建立教师定期交流制度,通过一到两个五年的持续努力,实现县域内师资配置基本均衡。为促进教师的流动,除了在城镇集中解决好教师公寓楼的建设外,还要在农村学校解决好教师的生活和工作问题,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

    3、学校、社会、家庭结合,有效利用校外资源为新课程实施和提高质量服务

    从资源的角度看,家庭和社会都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一些学有所长的家长或校友、社会上的能工巧匠、高校和职校教师等都可以成为中小学校的兼职师资,开发开设校本课程,指导社会实践,实施校外辅导等;工厂、农村、超市、金融机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旅游景点和服务设施等都可以成为中小学生的综合实践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报纸、电视、广播等可以直接成为素材性资源的来源。学校要与社会和家庭密切结合,有效利用校外资源为新课程实施和质量提高服务。政府和社会机构应多为中小学生建设青少年活动场所,公共文体和教育设施应坚持公益原则,尽可能为中小学生提供免费服务。

    (三)基于课标,提高教学实施力

    1、结合实际,研制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和评价实施指导意见

    在实行“一纲(标)多本”,实现教材多样化之后,本次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是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但多次调研表明,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存在拔高或降低教学与评价基本要求的情况,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有增无减。因此,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教学实施力,关键要解决“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和评价问题。

    结合海南省实际,组织专家研制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和评价实施指导意见,对学科课程标准进行必要的解读和细化,是整体提高海南省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当前将课程改革的重心聚集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这也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任务。

    2、以各学科教学和评价实施指导意见为蓝本,引领本区域教研、培训和课堂教学

    各学科教学和评价实施指导意见是本区域学科课程实施的基本蓝图,应成为研训部门对教师实施新课程学科培训、开展教研的基本依据。要通过基地培训、校本研训和集体备课,组织教师研究和准确把握每门课程的整体要求以及每节课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科学设计学生作业和训练序列,切实解决实际教学中标高控制不准和题海训练过度等问题,既减轻由于要求偏难而带来的不必要的负担,又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以各学科教学和评价实施指导意见为蓝本,引领本区域教学评价、质量监测和学业考试

    各学科教学和评价实施指导意见也是本区域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的基本蓝图,应成为教师教学评价、学校和区域质量监测以及学业水平考试的基本依据。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进行学业水平考试和教学质量监测的命题时,要严格遵循各学科教学和评价实施指导意见进行命题的系统设计;在考试和监测结果数据的分析中,要重点研究有关标准的落实程度,找出薄弱环节;在考试和监测结果的反馈报告中,要准确反映区域和学校达标的状况,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相关建议。研训机构则可以依据有关报告精心研究制订有针对性的教研和培训工作方案,切实提高研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科学调控,巧用考试评价力

    1、进一步健全发展性评价制度,探索评价结果的采信和使用,促进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海南省过去几年抓住学生基础性素质表现的主要活动领域,与学生对相关课程学习的评价结合起来,使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课程化,推动了相关课程的开设,强化了学生对相关课程的重视和学习。要继续把综合素质评价与学生对相关课程学习的评价相结合,促进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借助网络平台的呈现方式强化过程评价,简化评价操作,提高评价效率,完善对评价的指导和监督,加强评价诚信制度建设,增强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探索评价结果在招生录取中的采信和使用。初中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和小学生的成长记录也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在此基础上,运用网络进一步探索如何加强课程实施监控与评价力度的问题,把按要求修满必修学分和一定数量的选修学分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并对应届高中生报考高校设置一定的限定条件,督促和推动各学校落实国家、省课程设置方案,真正开足、开齐课程。

    2、不断完善中、高考制度改革,形成课程改革与考试改革的良性互动

    新课程以来,海南省结合自身实际,对中、高考制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形成了独特模式,也取得了积极成效,应继续坚持,保持相关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当然,海南省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也还需要按照有利于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课程的全面开设,也有利于上一级学校更好地选拔新生,在操作上还要尽可能简便易行,同时还要获得社会和家长更多认同的要求,在今后的改革探索过程中进一步完善。比如:对考试的科目设置、时间安排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论证,进一步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持续推动命题水平的提升,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以及考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调整理化生等学科分值的相对比重,解决学科之间学习时间安排与分值不平衡的问题;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进一步完善中考、中招政策,把参加中考并达到一定的学业水准作为学生毕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和区域教育评估达标的必备条件,切实解决中考报考率低的问题等。

    3、探索开展以课程能力评价为核心的区域教育评估,促进区域教育竞争力的迅速提升

    在这方面,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正在设想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启动“海南省市县教育竞争力研究”,重点研究并定期发布侧重教育内涵式发展评估的《海南省区域教育实力提升报告》和《海南省基础教育质量白皮书》。为此,要科学地制订海南省市县教育竞争力(特别是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指标体系和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定期发布相关报告,引导各级政府和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发展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科学地评价一个区域和学校的教育实力与质量,重视取长补短,发挥自身优势,改进薄弱环节,形成比学赶帮、创优争先的教育发展态势和良好环境。

    (五)持续建设,充实专业支持力

    1、大力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教研队伍的整体素质

    海南省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海南省教研队伍建设的意见》,是推进基础教育转型的重大举措,在教研队伍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要以这个文件的下发为契机,切实加强教研机构的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建设。当前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按编制标准和资格要求尽快配足、配齐教研人员。要推动相关部门尽快重新核定本级教研机构和乡镇中心学校的教研人员编制,按教研员任职资格条件和合理的结构尽快配足、配齐教研人员。要严把教研员入口关,把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选拔充实到教研员岗位上来,对现有教研员队伍中不符合任职条件的人员,要采取措施调整到其他岗位。

    (2)切实加强教研基础能力建设,为教研工作提供基本条件保障,包括必需的办公场地和设备、图书资料、交通工具以及专项经费等,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教研条件,改进教研方式,督促、帮助、指导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开展网络教研。

    (3)切实加强教研员培训,不断提高教研员专业能力,并确保教研员的基本待遇。要加强教研员专业培训,引导教研员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能力,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成为师风、师德的表率,成为当地的学科带头人。要切实落实教研员享有中小学教师同等待遇的规定,教研机构的高级职务人数应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4)切实加强对教研员队伍的管理。首先,要确保教研员从事教研工作;其次,要组织教研员经常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有的放矢地指导教学;第三,要以教研员绩效工资的设立为契机,加强对教研员进行师德和业务能力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评优、晋升、绩效工资发放和使用挂钩。

    2、围绕新时期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切实加强对新课程的专业支持力度

    有关要求参见“经验8”中“机遇:课程改革呼唤全方位的教研服务”一节中“一、依法科学推进新课程需要强有力的教研专业支持”的有关内容。

    3、进一步创新教研方式,全面构建“以校为本、区域协作、网络支持、研训一体”的新课程实施和教师发展的专业支持体系

    当前,要在进一步健全校本研训制度的基础上,重点完善学科中心教研组和网络教研制度,推动形成教研大协作格局。要充分发挥学科中心教研组在学科教学专业支持方面的作用,明确省中心教研组的具体任务主要有:

    (1)分析学科教学任务,研究学科教学和评价,对学科教学提出指导性意见。

    (2)针对新课程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组织专题或课题研究,通过网络进行“有问必答”和“在线研讨”。

    (3)建设和积累教学资源,组织广大教师参与网络资源的共建共享。

    (4)组织区域学科教研活动,对协作区教研活动提供指导帮助。

    (5)组织开展区域学科教学活动的竞赛评比,激励教师积极参加校本教研。

    (6)抓好典型,分类指导,不断总结学科教学改革经验,探索高中模块教学规律,创造和推广新课程学科教学经验。

    (7)合作研制各学段、各学科的考试说明,共同做好学科教学评价与考试工作。

    (8)合作开展中小学地方教材和其他教学用书的编写、修订工作,指导学校开发和开设校本课程等。

    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虽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笔者认为,从上述“五力”着手,不断提升内涵,积累后劲,是当前抓教育质量工作必须要做好的最基本工作。

本站推荐:误惹妖孽王爷:废材逆天四小姐帝少心头宠:国民校草是女生少帅你老婆又跑了天才高手总裁爹地宠上天总裁爹地超给力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我的冰山美女老婆总裁大人,要够了没!霸情恶少:调教小逃妻

区域课改10项核心经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武林中文网只为原作者陈夫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陈夫义并收藏区域课改10项核心经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