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 区域课改10项核心经验 > 挑战:新课程的主体期待

挑战:新课程的主体期待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区域课改10项核心经验最新章节!

    一、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教育观念的转变

    为了做好新课程的教学实施工作,必须以教学观念的转变为先导,以师生教学行为的转变作为关键衡量指标,以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作为保障。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十分重视新课程背景下新的教学观念的研究,特别重视研究新课程的教学实施需要根本转变的教育基本观念,同时提出人的发展也要建立科学的发展观。相关研究工作主要由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罗才忠和陈夫义两位老师完成。

    1、新课程的教学实施需要根本转变的教育基本观念

    (1)价值观:将“面向少数尖子学生,片面追求升学率”转变为“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育的最大价值”。

    (2)人才观:将“培养少数‘高、精、尖’人才为宗旨”转变为“以培养‘多层次、多元化、专业化’人才为宗旨,树立‘人人都有作为,人人都能成才’的人才观”。

    (3)教师观:将“教师是真理的化身,是学生命运的主宰者”转变为“教师是探究知识的组织者,是学生合作的伙伴”。

    (4)课程观:将“课程是固定的、封闭的、一成不变的……”转变为“课程是灵活的、开放的、可变化的生态系统”。

    (5)教学观:将“教学是课程的传递,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为“教学是课程的发展和创新,是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6)学习观:将“学习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阶段目的性”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终身受益性”。

    (7)质量观:将“以学业成绩、考试分数作为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转变为“以促进学生生存与发展为本,将知识化为能力,将能力化为财富的教学质量标准”。

    (8)评价观:将“评价是评判,是监督,是检查,是选拔与淘汰”转变为“评价是了解,是促进,是提高,是完善”。

    2、发展观的转变是教育观念转变的关键

    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人的发展也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发展观的转变是教育观念转变的关键。要通过新课程的教学实施,实现以下发展观的转变:

    (1)从“生物学的、单向度的人的发展观”向“整体的、和谐的人的发展观”的转变。

    (2)从“面向少数的精英教育观”向“面向全体的全民教育观”的转变。

    (3)从“教育是为生活做准备的阶段发展观”向“教育是一种生存方式的终身发展观”的转变。

    (4)从“机械论、机体论的发展动力观”向“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发展动力观”的转变。

    这些转变是新课程、新教育要实现的最深刻的转变。总之,培养新人的新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的、个性发展和谐的、持续而有个性创造的。

    3、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新课程的教学实施

    (1)用全体发展观指导新课程的教学实施。为此,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智力类型、个性差异和特殊需求,因材施教,让所有人都受到高质量的个性化的教育;二要善于用不同的“尺子”量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些关注,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2)用全面发展观指导新课程的教学实施。为此,一要关注学生发展的每一个方面,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还要关注学生过程与方法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始终坚持培养完整人格(均衡、和谐的人)的教育取向。即使认知领域,不仅关注知识的技能、原理层面,还要关注知识的价值、情感层面。二要在评价方面把我们的胸怀放宽广些,不仅实施客观性评价,而且要容许较多的主观性评价;不仅实施终结性评价,而且要实施形成性评价……要各种取向的评价综合使用。

    (3)用可持续发展观指导新课程的教学实施。为此,就要把态度放在学生发展的首位,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健康、开放的情绪、情感态度,形成一种积极、友好、真诚的与他人合作、交往的态度,要培养学生可持续的学习动力,激励其自我学习和成长的**,激活其内在发展动力,充分调动人的内在潜能,并将这些纳入评价的范围。

    (4)用相互作用发展动力观指导新课程的教学实施。为此,就要通过教育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包括对核心知识的透彻把握和迁移的能力、基本研究方法的灵活掌握等)的同时,不断地运用知识应付新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个性品质。此外,还要为创造性人才的成长提供宽松、支持的环境,热情扶植不同智能方面的人,容忍“怪异”人物。

    二、新课程对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新课程对教学实施和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哪些新要求,这也是本项目组在初期关注的一个重点,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陈夫义、龙官吾、黄浪波、张亚平老师和海南师范大学王向红老师在充分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围绕有关问题做了深入研究,有关研究结果如下。

    (一)新课程对教学实施提出的要求

    1、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要促进全体学生的最佳发展。

    (2)要着眼学生基本素养的全面提高。

    (3)要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2、要整体把握教学活动的结构

    (1)要用课程的目标结构决定教学的活动结构。

    (2)要整合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要素。

    (3)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教材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与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

    3、要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要努力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2)要努力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要努力创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情境。

    4、要根据学科特点和知识类型设计和组织教学

    (1)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超越学科中心与知识本位取向。

    (2)要研究课程标准,凸显本学科在目标、内容、方法上的特点。

    (3)要按照知识类型(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组织教学。

    5、要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年龄特征

    (1)要研究学生的阶段特征和学习准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2)要考虑学习活动中动力因素、智慧因素与策略因素的统一,充分调动各种因素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

    (3)要注意学生课堂学习心理动力变化同教学事件的配合。

    6、要辩证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多种教学关系

    (1)要处理好教学与资源的关系,有效利用与开发各种课程资源。

    (2)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3)要处理好各种教学模式与策略的关系,做到综合渗透、优势互补、整体优化和灵活变通。

    (二)模块的教学实施要求和处理建议

    模块是新课程最突出的特点之一,研究解决好模块的教学是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基本要求。在充分借鉴国家项目组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项目组王向红老师做了进一步扩展研究。

    研究认为,模块的价值只有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才能真正体现、发挥出来。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在处理模块教学时,建议注意贯彻以下要求:

    (1)在每一模块的教学中,应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淡化学科体系,突出模块的“课程”性。

    (2)模块教学应体现基础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基础,不能将模块教学变成大学的专题教学。

    (3)模块教学应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在模块教学中,应为爱好该模块的学生提供一定的条件,让他们进行较深入的学习和探究,充分发挥这些学生在该模块学习中的特长和潜能。

    (4)模块教学应体现选择性和多样性。要设置丰富多样的模块供学生选择,同一模块的教学内容也应具有选择性,即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学生可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做进一步探究。

    (5)模块学习应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

    (6)选修模块的教学班级不宜过大,不能搞成大课堂、讲座式。

    (7)要尊重学生的选择。

    (8)教师要及时了解本学科最新进展,并能向学生做客观介绍。

    (9)要设计教师自己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及感受如何进入教学的现实路径。

    (10)弄清模块式教材与序列式教材的区别与联系,明确模块教材的主题设计意图及相关知识的逻辑关系,掌握好知识结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事实性知识之间的关系。

    (11)要引导学生明确不同模块间的内在关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把握不同模块之间的联系。

    (12)要多序列、多开端设计教学活动。

    (13)要进行网状的而非单纯直线性的教学内容设计。为学生提供获取有关信息的路径,如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路径、课外图书目录或相关网站。编制与本模块学习相关的评估量表,用于了解学生学习本模块的知识及能力基础如何,向有意向选择本模块的学生提供建议(选否,何时选),调整教师的教学策略等。评估量表要区别于一般的知识性试题,既要反映知识准备情况,更要反映能力及心理准备情况。努力通过各种方法引发学生的质疑和讨论。

    (14)学校应根据学习领域、模块及跨年级选修等特点,重新组织教师群体。例如,改变固定的年级组或学科组划分,考虑以某一学习领域为中心成立校内学术委员会等。可以起到以下作用:负责开发和审查本学习领域的选修模块,并对所要开设的模块做出质量标准,监控模块开设质量;监控教材使用质量。

    (15)模块教学要敢于打破以“课”为基本单元的传统教学结构,将一个教学模块划分成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若干主题。教学时间的安排围绕主题进行,一个主题可以连续安排若干学时甚至几天,一气呵成,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在这个主题教学单元内,能够把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教材内容与师生经验、传统知识与最新科技、所属学科与相关学科、学校资源与社区资源等加以有机整合,使之更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

    (三)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师资因素往往成为左右课程改革的关键。国际教育研究中心提出改革课程必须具备两大要项:一是终身学习的实施及推行;二是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也表明,任何课程都必须包括对教师素质的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提高课程意识、增强课程素养和培养课程开发、实施能力的保障。

    1、课程意识的培养

    教师增强课程意识有利于加深对课程概念的认识和课程观念的转变,从而帮助他们超越仅把课程看作学习资料或学科的认识,有意识地将师生经验融入课程,同时认识到教师不是课程开发的“局外人”,而是课程开发的参与者,是学校课程开发的主体。

    课程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课程的解释与实施。因此,教师增强课程意识有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2、课程实施能力的提高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加强课程的综合化以及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经验的联系。教师必须提高实施综合课程的能力,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并应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设计教学、选择资源、组织活动及参与开发学校课程等方面,都应面向全体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探索和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准。

    3、课程开发能力的提高

    过去,教师是远离课程开发的,教师只是课程的解释者和实施者。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理念赋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管理课程的权力,尤其在校本课程方面,教师理应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教师必须培养自己的课程意识,转变课程理念,从被动的课程解释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

    4、教师专业理论素养和知识结构的更新与重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调查表明: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在从事教学的技术层面(语言表达、教学基本技能等)对自己有信心,但在理论层面(教育理论、知识结构等)尚有欠缺,尤其在现代信息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冲击面前显得力不从心(如外语能力差、不适应现代教学手段等)。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推进教师专业理论素养的更新与重构,否则,这势必成为制约课程改革进程的“瓶颈”。

    三、新课程对管理者的新期待

    新课程管理者严格说来也是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更重要的组成部分。转变自身教育观念,完善学校相关制度,改变管理方式,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他们责无旁贷,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发展。这里着重谈谈新课程对管理者的新期待。

    新课程对管理者的新期待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管理行为,完善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课程改革文化氛围。其中建立相关制度是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的重要保障。这里根据笔者的理解,着重谈谈学校制度建设问题。

    1、依法严格执行国家课程

    过去有个要求叫“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就是学校不能考什么就开设什么课程,而是要按照国家课程方案的要求开设课程,并保证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足课时。这个要求现在仍然适用,我们称之为依法实施新课程。此外,还要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来实施,比如要转变教学方式等。

    2、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训制度

    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和培训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和培训,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学校应与教研部门和教师进修学校建立联系,形成有力推动课程发展的专业咨询、指导和教师进修网络。

    为完善研训制度,一要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研训机构和组织,校长要积极主动地带头参与教学研究,并成立学科组、年级组、课题组、项目组等组织,为开展校本研训提供组织保障;二要建立一整套教学研训规章制度,使教学研训在学校取得“合法”地位,真正成为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永恒动力,为教师开展常规化的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提供保障和激励机制,如教师参加培训制度、常规教学研究制度、研训活动经费保障制度、外出参加研训活动制度、教学开放周制度、优质课评比制度、教研活动工作量制度、课题研究评价制度、成果认定和奖励制度等。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对于课程改革的成败,无论怎么说都不过分。因此,关于教师管理问题,我们在此作进一步阐述:

    (1)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

    首先,建立、健全由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知名人士共同组成的校务委员会以及以教师为主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广大教师有一种法定的形式和正常的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

    其次,建立民主协商对话制度、民主评议和竞争上岗制度、班主任联席会、家长联席会、学生代表会等,让广大师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在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中发挥主人翁作用。

    (2)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要重建一种能够真正促进教师教学观念、行为改变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必须做到:

    第一,考评内容和标准的制订要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反映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性质和角色转换的要求以及教学改革的方向。要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和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师生关系纳入考评的范围。

    第二,考评的组织实施要杜绝一切形式主义,努力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第三,考评结果的使用要防止片面化,杜绝分数主义,要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来看待每次考评的结果,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3、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为保障新课程的实施,学校应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同时,大力加强校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职业技术教育的资源,努力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因地制宜,努力为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注重同初级职业技术教育与成人教育的融合与渗透。要积极利用和开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网络。

    4、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

    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本站推荐:误惹妖孽王爷:废材逆天四小姐帝少心头宠:国民校草是女生少帅你老婆又跑了天才高手总裁爹地宠上天总裁爹地超给力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我的冰山美女老婆总裁大人,要够了没!霸情恶少:调教小逃妻

区域课改10项核心经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武林中文网只为原作者陈夫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陈夫义并收藏区域课改10项核心经验最新章节